返回
和力記易:“棱鏡門”事件再論容災備份國產化
2023-03-30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的流行,數據的安全,尤其是數據的私密就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熱點。最近持續發酵的“棱鏡門”事件給中國信息行業好好上了一課,這讓中國人重新審視數據安全問題。北京和力記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力記易”)作為一家本土的優秀容災備份廠商,曾多次提出容災備份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唯有完全推進國產化才能夠保證信息系統的安全。針對“棱鏡門”事件,和力記易再次呼吁加快推進容災備份軟件國產化進程。
“棱鏡門”事件讓中國人重新審視數據安全問題
2013年6月初,美國前中情局(CIA)職員愛德華•斯諾頓(如圖1)將兩份絕密資料交給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6月5日,英國《衛報》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有一項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要求電信巨頭威瑞森公司必須每天上交數百萬用戶的通話記錄。6月6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又披露稱,過去6年間,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通過進入微軟、谷歌、蘋果、雅虎等九大網絡巨頭的服務器,監控美國公民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視頻及照片等秘密資料。世界輿論隨之嘩然。
圖1 美國“棱鏡門”事件引發了世界人民對于信息安全的重視
隨后,思科也卷入了“棱鏡門”。事實上,據斯諾登披露,美國國安局全球范圍內的網絡攻擊行動主要通過思科路由器完成。而且,思科參與了中國幾乎所有大型網絡項目的建設,涉及政府、公安、海關、工商、教育、郵政、金融、鐵路、醫療、軍警等要害部門的網絡建設,其市場份額高達60%-70%,而且在民航行業,空中管制骨干網絡則100%為思科設備,在電信行業,思科參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基礎建設,承擔了中國互聯網80%以上的流量的中國電信163和中國聯通169兩大骨干網。
不難相像,如此高的市場份額掌握在參與“棱鏡門”事件的一家美國公司手中,對于國家信息安全意味著巨大的風險,甚至是致命的危險。斯諾登打開了“網絡時代的潘多拉之盒”,“棱鏡門”事件爆發后,歐洲和中國都高度重視,并審視自己的數據安全問題。
國外容災備份軟件占據中國8成市場 危及信息安全
隨著數據越來越多,數據也變得十分脆弱,因此很多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都建設了容災備份系統。而容災備份系統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系統,所有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的數據都會被其“感知”并存儲,因此在容災備份系統面前,信息系統幾乎是透明的,也是毫無隱私可言的。如果在黨政軍這些國家機關里使用了國外的容災備份軟件,那意味著所有的數據都會被其讀取并識別到,這將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而且,筆者從IDC 2012年7月的一份調研報告得知,在容災備份領域,國外的六大主流廠商─Symantec(賽門鐵克)、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EMC(易安信)、CommVault(慷孚)、HP(惠普)和CA(冠群)壟斷了全球的75.4%的市場。更讓人感覺害怕的是,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的企業甚至是政府部門多數都在使用上述國外的容災備份解決方案,其份額高達80%以上。
自主知識產權+真CDP 和力記易打造可信任容災備份
這給國家信息安全埋下了極大的隱患。但有幸的是,中國并不缺乏優秀的容災備份公司和領先的容災備份產品。業內知名容災備份解決方案提供商─和力記易則是積極推進容災備份市場國產化的領軍企業。其最大的特色為國產化、自主知識產權和真CDP。
首先,和力記易是一家先知先覺的民族企業,也是一家中國本土國產容災備份和數據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商;其次,其產品完全自主研發,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并且支持完全自主的國產操作系統─友幫拓(即麒麟Ubuntu,也稱為UbuntuKylin),同時也支持三大國產數據庫─人大金倉、神通(神州通用)和達夢數據庫,能夠提供操作系統、數據庫和容災備份軟件立體式安全解決方案,真正利國利民;而且,最值得一提的是,根據SNIA對于真CDP(True CDP)的嚴格定義,和力記易的備特佳是唯一能夠達到真CDP的產品。
當然,這些成績讓和力記易獲得了國家火炬計劃支持和“國家重點新產品”、“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軍隊涉密信息產品認證”等認證和證書。同時,和力記易還入圍了中央政府采購中心、中直機關采購中心、總裝物資供應局的產品目錄及供應商,并承擔“核高基”項目。尤其值得關注的是,2013年中標中直采購(如圖2),對于和力記易來說是“蟬聯入圍”,因為在過去的三年里,和力記易已經連續入圍中直采購,在業界擁有良好的信譽和口碑。
圖2 和力記易連續三年“蟬聯入圍”中直采購
雙管齊下 中國容災備份國產化一定能夠成功
因此,使用國產軟件,讓我們更多出一份安心,進而打造可信任容災備份。和力記易同時呼吁,為了國家及用戶的安全,容災備份軟件必須要國產化。一方面要靠國家政策的強勢引導,另一方面則要國內企業自身的提升。在國家政策引導方面,特別是政府采購及涉及信息敏感的軍隊、軍工,甚至大企業,創新性企業等需要用國產可信任的災備系統。當然,單位的信息人員也必須主動選擇可信任的容災備份軟件系統。而且,大家對此應該更有信心,因為雖然中國的信息化起步相對較晚,但是這一領域的技術卻并不落后,可謂是“后來者趕上”。在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同樣經歷了由國際廠商占絕對市場份額,到國產化占主導地位的過程。尤其是從2000年前后,瑞星、江民、金山等國產安全軟件廠商市場份額則一度超過了國外產品,而現在中國安全市場則主要由360和騰訊、金山、瑞星、江民等國產軟件廠商所占據。這些都給了行業積極的信號:在中國網絡安全市場,國產軟件完全可以做得比國外軟件更好,從而更好地保護網絡安全。同樣,這樣的成功模式完全可以能夠被容災備份市場借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