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那時候國外一些公司就開始對自己的重要數據進行備份保護。但那時候重要數據以紙質媒體為多,電子數據只有一小部分,他們將其副本放置在另一個相對安全的地點存放,防止災難事故對數據的損壞,這便是容災備份的雛形。
70年代的時候隨著電子數據越來越多,這種類似的數據容災保護形式越來越普遍。到了80年代,美國市場上已經有了上百個專業公司。一些視數據為生命且數據量巨大的金融公司開始廣泛的采用這些公司提供的異地災備中心存儲解決方案。
1983年,政府開始對數據安全進行足夠的重視。美國聯邦貨幣監管中心要求金融機構起草了有關數據災難備份及恢復的指導性文件,主要強調數據庫的備份和恢復,通過運送備份磁帶到專門的存儲以保證安全。此文件一直使用到1989年,聯邦貨幣監管中心有了更詳盡更成熟的一套數據安全相關資料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在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給容災難行業帶來了新的市場和機遇,更讓容災備份廠家和產品有了用武之地。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后期(2000年前后),出現了業務連續性的概念,并開始逐漸取代單純的災難恢復。與災難恢復相比,業務連續性不只局限于傳統的IT系統,而是涵蓋了包括人為操作失誤、網絡故障、流程中斷等。
2000年以后,隨著國內各行業信息系統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銀行、證券、保險和政府等行業業務大集中速度的加快,企業的技術風險也相對集中。一旦發生災難,則將導致政府和企業所有分支機構、營業網點和全部的業務處理停頓,或造成企業客戶數據的丟失。如何防范技術風險,確保數據安全和業務連續性,已成為企業急需面對的課題。
雖然國內的信息化建設足足比國外晚了近五十年,但是其發展速度絕對相當驚人,在過去10年的時間里走完了國外幾十年的路。基于此國家相關部門借鑒國外的容災備份理念,對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十分重視,先后出臺了多項有關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如中國人民銀行于2002年8月下發了《關于加強銀行數據集中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為保障銀行業務的連續性,確保銀行穩健運行,實施數據集中的銀行必須建立相應的災難備份中心。" "業務連續性計劃應報中國人民銀行備案。"。
2003年8月,中辦發[2003]27號文件——《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規定:各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建設要充分考慮抗毀性與災難恢復,制定和不斷完善信息安全應急處置預案。“誰主管誰負責,誰運營誰負責”。
2004年9月,信安通(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協調小組辦公室)發[2004]11號文件——《關于做好重要信息系統 災難備份工作的通知》:提高抵御災難和重大事故的能力,減少災難打擊和重大事故造 成的損失、確保重要信息系統的數據安全和作業連續性,避免 引起社會重要服務功能的嚴重中斷,保障社會經濟的穩定,要求“統籌規劃、資源共享、平戰結合”! 同年2004年9月,開始起草《信息系統災難恢復指南》初稿; 2004年10月22日,成立了由國信辦領導、8大重點行業和5個政府單位專家及萬國數據服務公司組成的《指南》工作組; 2005年4月,國信辦以文件的形式下發了《信息系統災難恢復指南》; 2006年5月,信安標委專家討論,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調整《指南》的內容,形成征求意見稿; 2006年6月20日,召開信息系統災難恢復國家標準工作組會議。根據意見,《信息系統災難恢復指南》更名為《信息系統災難恢復規范》; 2006年9月12日,信安標委召開WG7工作組標準項目投票工作會議,一致通過成員單位投票,經過對《規范》的再次修改,形成《規范》的送審稿修改稿。 2007年7月30日,《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系統災難恢復規范》發布;2007年11 月1日實施,將災難恢復能力分為七個等級,成為國標。
由此可見,信息系統安全和災難備份已經引起了國家、社會、企業的高度重視,災難備份業務的發展是客戶保持業務連續運作的需要,同時也是社會的需要和政策法規的要求,是市場發展的必然。
在這個大環境下,國外的廠商蜂擁而入。Veritas、CA、Falconstor(飛康)、Bakbone、Commvault(慷孚)這些軟件公司巨頭很快占據了國內容災備份市場的半壁江山。而更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硬件巨頭們,眼饞這塊大蛋糕,也很快的伸出刀叉,通過自主研發或者兼并收購等模式很快的擴充了自己的產品線,提供軟硬結合的產品,通過軟件為硬件增值,通過硬件為軟件鋪路。如IBM的TSM(Tivoli Storage Manager)系列;HP的DP(Data Protector)系列;EMC收購Legato以后推出的Network系列。這些99%來自美國的產品,很快瓜分了國內的容災備份市場。
如此這般,國內數據安全的命脈竟幾乎全部掌握在了國外產品的手中,我們的使用者竟心安理得,殊不知這種潛在的威脅將是致命的。當年美伊戰爭時,伊拉克從法國買的防空系統打印機都被美國植入了木馬芯片,以至于在后來的“沙漠行動”中,美國飛行員像在家里玩電子游戲一樣自由自在地來來去去。
歷史總會重演,如果我們不引起足夠的重視,下一個目標可能就是我們。何況美國現在在抵制我國的華為、中興產品,認為這些產品威脅到了他們的信息安全,而我們卻還在瘋狂地購買iPhone,肆無忌憚地使用國外的軟件來備份自己的核心數據,這會讓我們變得十分危險。
也許有人會說,是因為國內的軟件不爭氣,我們才使用國外的產品。但這只不過是一種推脫責任的借口。想我中華泱泱大國,民間高手無數,且近幾年在“核高基”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下,軟件產品飛速發展,已經產生了一大批的高新企業和優秀軟件。
在容災備份行業內,北京和力記易科技有限公司(UPM)就是一家先知先覺的民族企業。早在2000年初,這家公司就為證券行業提供了True CDP實時備份產品,實現了RPO=0的保護。但由于這家公司太專注于技術和產品研發,在市場宣傳和品牌建設方面過于低調,因此知道的人相對較少。但是其有備無患®“備特佳容災備份系統”是一款純實時級的容災備份軟件,不管是數據級容災還是應用級容災,亦或是數據的零丟失還是業務的連續性,無所不能,通過不同的模塊配置和功能組合可以滿足災難恢復能力的所有等級。目前已經為五千家左右的政府、教育、醫療等關乎國計民生行業的核心數據默默地充當著守護神。
這樣的企業值得大家學習,這樣的軟件值得我們試用。現在該公司正在舉辦“引爆CDP容災備份體驗,試用就有獎”的容災備份普及計劃。凡是連續試用“UPM備特佳容災備份系統”一個月以上的用戶(軟件可以從官網下載),均能100%獲得精美青花瓷商務套裝(青花瓷的8GBU盤、無線鼠標、簽字筆),還有機會獲得蘋果MacbookAir時尚筆記本、蘋果新iPad或蘋果最新iPhone等心動獎品。
目前第一位發送日志者已經獲得小米手機一部,獎品正在郵寄中,活動詳情請參見http://www.zhangfi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