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如何進行數據容災技術選型
2023-03-30
數據越來越突出地成為社會正常運作的核心。對于一個企業來講,數據更是影晌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各行業的用戶和企業對網絡應用和數據信息的依賴日益強烈,使得突發性災難如火災,洪水,地震或者恐怖事件對整個企業的數據和業務生產會造成重大影響,所以如何保證在災難發生時,企業數據不丟失,保證系統服務盡快恢復運行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容災技術日益成為各個行業關注的焦點。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數據的價值體現有兩個前提,既數據的安全和可用,這就要求數據信息系統具有高可用性。基于這種認識,各種存儲技術被快速發展起來,保證數據的安全性有專業存儲系統和備份解決方案。
災難備份是今天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如何保證數據中心在經歷一定級別的故障和災難后能夠盡快恢復運營,對于此務連續性較為敏感的企業是至關重要的。
一、基本概念
容災,就是在災難發生時,在保證生產系統的數據盡量少丟失的情況下,保持生存系統的業務不間斷運行。
1、容災的評價指標
現在工業界都以數據丟失量和系統恢復時間作為標準,對某個容災系統進行評價,公認的評價標準是RPO和RTO。
RPO(RecoveryPointObjective):恢復點目標,以時間為單位,即在災難發生時,系統和數據必須恢復到的時間點要求。RPO標志系統能夠容忍的最大數據丟失量,系統容忍丟失的數據量越小,RPO的值越小。
RTO(RecoveryTimeObjective):恢復時間目標,以時間為單位,即在災難發生后,信息系統或業務功能從停止到必須恢復的時間要求。RTO標志系統能夠容忍的服務停止的最長時間。系統服務的緊迫性要求越高,RTO的值越小。
RPO針對的是數據丟失,RTO針對的是服務丟失,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并且兩者的確必須在進行風險分析和業務影響分析之后根據業務的需求來確定。
2、容災的分類
由于容災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對容災的分類也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總的來講,可以從容災的范圍和容災的內容來區分。
從容災的范圍講,容災可以分成本地容災,近距離容災和遠距離容災。這三種容災能容忍的災難是不相同的,采用的容災技術也是不同的。
從容災的層次講,容災又可以分成數據容災和應用容災,本質上講,這兩種容災是密不可分的。數據容災是應用容災的基礎,沒有數據的一致性,就沒有應用的連續性,應用容災也是無法保證的。數據容災是指建立一個備用的數據系統,該備用系統對生產系統的關鍵數據進行備份。
應用容災則是在數據容災之上,建立一套與生產系統相當的備份應用系統。在災難發生后,將應用迅速切換到備用系統,備份系統承擔生產系統的業務運行。
二、容災技術選擇
容災系統的建設需要多種技術相互配合,選擇容災技術的原則和策略是容災系統建設的關鍵。
1、容災技術選擇要素
容災技術的選擇,是一個以業務容災需求為核心,多種因素綜合權衡的過程。容災技術選擇所需考慮的因素:
1)業務分析結果
容災系統建設應根據業務分析結果選擇合適的容災技術并確定具體的實現策略,以滿足業務恢復時相應的RTO、RPO指標。
2)業務關聯程度
在進行容災技術選擇時,需要考慮到核心業務系統各種業務之間的關聯關系。業務關聯緊密,數據的藕合程度高,可能會造成所有關聯的業務都要采用同一種容災技術,業務關聯松散,數據的藕合程度低,可能會針對不同的業務要求進行區分,分別采用不同的容災技術。
3)系統現狀
核心業務系統容災技術必須充分考慮與現有系統的配合。現有核心業務系統的應用分布、應用的實現方式、硬件設備平臺的種類、存儲數據量的大小、IO吞吐量的大小等,都會對容災技術的選擇產生影響。
4)技術成熟度
容災系統必須采用成熟可靠的技術,保證系統特續,穩定的運行。該技術應具有類似于電信業務運營支撐系統容災建設的成功案例,不能由于技術手段的不成熟或不穩定而增加核心業務系統新的風險。
5)容災系統環境
核心業務系統容災技術必須考慮生產中心與容災中心之間的距離,網絡環境等因素,不同的技術對距離,網絡帶寬的要求會有所不同。
6)管理維護難度
不同的容災技術對管理維護的要求各不相同,在同等條件下,應采用易于管理和維護的容災技術。
7)成本分析
不同的容災技術對軟硬件投資,實施維護成本的要求各不相同,在同等條件下,應采用總體成本最小的容災技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