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保障檔案數據安全:異地備份策略與實踐
2024-01-29
1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此次《實施條例》對檔案數據和管理系統的備份與災難恢復也提出了具體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條例》中關于檔案數據異地備份的規定如下:
1. 檔案館對重要電子檔案進行異地備份保管,應當采用磁光介質、縮微膠片等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存儲載體。異地備份選址應當滿足安全保密等要求。
2. 檔案數據異地備份制度是指將檔案數據備份到另一個地方,以防止自然災害、人為失誤等意外事件導致檔案數據丟失或損壞。實行檔案數據異地備份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護檔案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制定檔案數據異地備份方案需要綜合考慮檔案數據的特性、業務需求和技術條件等因素,確保備份數據的完整、可用和安全。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重點:
1. 數據的重要性和價值:備份方式的選擇應根據數據的重要性和價值來確定。對于重要程度高的數據,應選擇更為可靠的備份方式,如CDP備份或者實時備份。
2. 備份頻率:根據備份頻率的不同,備份方式可分為離線備份和在線備份。離線備份的可靠性較高,但需要較長時間進行數據傳輸;在線備份則可以快速完成備份,但需要確保網絡連接的穩定性。
3. 備份介質:選擇可靠的備份介質也是關鍵。常用的備份介質包括硬盤、磁帶和云存儲等。硬盤的可靠性較高,但成本也較高;磁帶則具有成本低、容量大的特點,但訪問速度較慢;云存儲則可以提供可擴展的存儲空間和數據冗余。
4. 備份策略:備份策略的制定和執行是檔案數據和管理系統恢復的基礎。可以選擇全量備份、增量備份或差異備份等策略,根據數據量和備份頻率來選擇合適的策略。
5. 恢復能力:選擇備份方式時,需要考慮恢復能力。對于需要快速恢復的數據,應選擇恢復速度快的備份方式。
6. 安全性:備份數據的安全性也需要考慮,應選擇加密、認證等安全措施來保護備份數據的安全性。
分享到: